聚光光伏市场多结电池供应商Solar Junction公司称,其示范性生产线上所生产的电池样品转换效率打破世界记录达到了43.5%。
不过,相关部门也表示,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仍是实现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我国下调核电规划目标,则可能为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提供更大的空间,11.4%比重的内部分配也将面临变局。

对于此次中标,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向记者表示,尽管在这一项目中,由于规模较小而影响成本提升,皇明集团与大唐新能源都要背负一定的电价亏损,但是,在热发电起步阶段,拓荒者难免会有付出,为这项有潜力的事业付出一些也是值得的。有关专家指出,日本核泄漏为中国不断高涨的大规模核电站建设泼了一盆冷水,让中央政府重新来审视中国十二五期间几十座核电站的建设计划,以后国家新建核电站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安全审批新能源商会副会长、日利达太阳能董事长王惠余在新能源论坛上也向记者表示,核泄露事件目前更多地是人们在心里上的恐慌。日本核泄露事件所引发的世界性恐慌仍在持续,核安全问题令世人对新能源格局的未来走向平添疑虑。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共投入建设两个兆瓦级的太阳能热发电站,分别是延庆1MW塔式太阳能电站和内蒙古50MW槽式太阳能电站。
我国也决定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立即停止建设,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并要求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已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不过,相关部门也表示,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仍是实现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自去年开始,东汽集团便开始对峨半厂进行整体改制重组
目前改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新公司将作为东汽集团在光伏业的重要发展平台。前述峨半公司董事会人士说,峨半公司注册资本为11亿元,股东分别为东汽集团(占52%)和东汽集团东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占42%),峨半公司变为集团一级管理单位。3月10日,峨半公司董事会一位人士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峨半公司将与东汽集团的水电、火电、风电、核电、气电一起,构成东汽集团六电并举产业格局,新的峨半公司要重夺行业领先地位。
曾被视为光伏界黄埔军校的峨眉半导体厂经历重组后,正式划归东方电气[34.47 -3.39%]集团(下称东汽集团)一级管理,其新的身份是东方电气集团峨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峨半公司)。作为一家老牌多晶硅场所合一的国企,峨半厂曾为国内培养了大批多晶硅技术人才,被业界称之为光伏业的黄埔军校。

与此同时,峨半公司董事会由5人组成。峨半公司前身为峨眉半导体材料厂(下称峨半厂),于1999年建成了我国首条年产100吨多晶硅生产线。东汽集团法律事务部部长张继烈出任峨半公司董事长,东汽集团领导王小强出任峨半公司总经理兼法人代表。自去年开始,东汽集团便开始对峨半厂进行整体改制重组
一旦有新的创新技术诞生,如果这些创新技术会影响到安全方面的特点,则要及时收集生产商的意见和建议,并反馈给标准制订的专家小组以供考虑。最终要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Smidt还表示,若能达到80%的统一度,也是迈出了非常大的一步,预计2013年之后有望实现该目标。世界知名的认证机构UL全球副总裁及能源业务部总经理Jeffrey Smidt发表了关于光伏组件以及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演讲。
Jeffrey Smidt表示,CPV技术可以提高传统平板电池板光的强度,比原来高出6到10倍。据UL全球副总裁Jeffrey Smidt 称,在日本这样光伏产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其标准也非常注重安全性问题。

比如聚光光伏(CPV)技术,它是基于晶硅技术的平板型的光伏电板,除了普通的平板电池技术之外,里面加了很多镜子,目的是加强太阳光的采集,太阳光的强度。UL在推动UL标准和IEC标准的融合统一,这可能还需要一年半的时间,会在标准统一方面迈出第一步,达到第一阶段的目标,即希望使两套标准有着更多共同点,比如最终可能有80%的内容是两套标准共享的测试内容。
美国的标准更侧重于安全性,而欧洲的标准则更侧重于产品的性能。这与美国和欧洲的法律大环境有关。所以在北美销售的企业,往往会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其次考虑性能。Jeffrey Smidt表示,企业在美国市场获得UL认证,更重要的是通过认证可以帮助其向客户证明产品品质安全性,从而赢得更多的客户。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际交往的增多,光伏标准逐渐变成以IEC标准为核心,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光伏业自身的市场特点。比如UL标准非常强调防火安全以及触电保护,在中国的标准制定中,则可以把这部分融合到标准中。
中国光伏产业在不断发展,也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市场。如何将新兴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反馈到标准中是光伏标准制定者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中国能源网讯 2011年2月23日,第五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SNEC)在上海举行。国际光伏业认证的两套标准Jeffrey Smidt表示,光伏业认证的标准体系主要有两套,一个是UL,另一个是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前者与后者相比更注重以下两点:一是防火安全性,这要求对光伏组件进行防火测试和防火安全性测试。
Jeffrey Smidt表示,在美国,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相关的法律也非常严,一旦发生产品安全可靠性的问题引起诉讼,法院会判非常高额的赔偿金,要求生产厂家来承担,这是很多企业都无法承受的。在制订标准的过程当中,产业各方应尽可能达成共识。
另外还会存在20%左右的差异,这些会是国家和市场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UL在欧洲,提供UL-EU的标识,目的是为了保证市场信心,可以告知市场上的投资者还有建设者,他们使用的产品的可靠性以及质量保障。Jeffrey Smidt认为,在中国的标准制定过程当中,可以利用国际光伏标准统一化的趋势,尽可能朝着标准统一的方向努力。所以,美国和欧洲的标准统一是一个大趋势。
Jeffrey Smidt表示,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邀请不同的光伏产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光伏组件的生产商,材料的供应商,政府的代表,消费者利益团体等参与进来,保证了标准的科学制定。Jeffrey Smidt表示,UL在推动UL标准和IEC标准的融合统一,可能还需要一年半的时间,预计2013年之后有望实现80%的统一度。
企业若希望将光伏产品销往美国,则需关注产品的安全性,确保不会受到产品责任诉讼的困扰。光伏标准需与时俱进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迅猛,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这些技术会对产品当中所用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在欧洲,尽管也有产品责任法,对于安全责任事故,要求的产品责任赔偿金额是有上限的,这样就使得IEC的标准和UL的标准之间的侧重点不同。国内光伏标准制定应跟上国际步伐 太阳能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制定出台中国自己的光伏标准迫在眉睫。
我们知道,制订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做大光伏产业。有了标准以后,才能驱动产业真正达到规模效应。标准统一化之路欧洲与美国市场标准不一样,法律规定也不一样。这就对产品组件的材料提出新的挑战。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光伏标准以自己制定为主。因为光的强度一旦达到原来的两倍之上,原来所用的光伏组件材料的安全性,特别是抗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就会受到挑战
据了解,碲化镉是一种有助于改善光伏玻璃性能的镀膜涂层。该项新产品主要应用在碲化镉(CdTe)模块制造业,将使碲化镉模块的生产成本降低17%。
美国PPG工业公司近日宣布,他们获得美国能源部310万美元的拨款,用于开发一款新型玻璃所需的材料。PPG公司表示,该项目将由PPG太阳能技术集团主导,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第二代光伏技术中心以及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也将参与此次项目 |